——來源: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
信用承諾賦能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
案例特色亮點:
合肥市公管局不斷加大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改革力度,強化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,加強事中事后監管,形成“承諾—踐諾”閉環管理機制,提高市場主體誠信意識,不斷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。
一、容缺受理開通“綠色通道”
為進一步提高項目交易效率,優化公共資源交易程序,合肥市公管局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優化公共資源交易程序有關事項的通知》,對標前招標條件核實實行“容缺受理承諾”,即招標人出具承諾函和風險承諾函,承諾開標前完善材料并承擔相關風險,項目可以先行啟動招標。自通知發布以來,在所有的工程建設類項目受理中,均使用了“容缺受理”機制,大大提高了招標效率。部分項目缺少初步設計批復、施工圖審文件等材料,招標人作出容缺承諾后,先行發布招標公告及招標文件。市公管局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,加強項目監管。2022年以來,共為303個項目開辟“無障礙通道”,涉及金額195.37億元。
二、信用承諾為交易減負提速
投標人、評標專家、代理機構分別承諾在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誠信交易、誠信履職,并將信用承諾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依據。一是大力推行投標信用“承諾制”,即市場主體在投標文件中對資信等作出承諾,提供“無重大違法記錄聲明函”、“無不良信用記錄聲明函”,無需再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減輕市場主體的負擔。2022年完成的14530個政府采購和工程建設項目標段中,均推行了投標信用承諾,大大減輕企業負擔。二是評標評審專家在項目開始評審前,需了解工作職責、工作紀律要求、違規行為處理等內容,并按照《評標委員會評審須知》簽署承諾書,承諾嚴格遵照執行,進一步規范了評標評審專家的行為,強化了評審紀律。三是招標代理機構在進場交易時需簽署“進場交易協議書”,承諾遵守現場管理規定、完整提交申報材料等,進一步規范代理行為和交易現場管理。
三、多舉措釋放便企惠民紅利
推行誠信企業減免房建市政項目投標保證金,持續為市場主體“加油減負”,拿出真招實招釋放便企惠民政策紅利。投標企業在參與項目估算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下的合肥市房建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投標時,在符合招標文件要求的前提下,提供信用承諾后便可免繳投標保證金。2022年,共累計減免房建、市政工程建設項目投標保證金36.51億元。
四、“承諾到踐諾”構建監管閉環
建立標準統一、流程一致、運轉順暢的信用承諾管理制度,強化“承諾后監管”。一是公示“無重大違法記錄聲明函”、“無不良信用記錄聲明函”等信用承諾,讓信用承諾在陽光下全面接受監督。二是開展投標保證金追索。針對保函保險形式提交的保證金,在觸發保證金不予退還的情形時,由招標人負責追索保證金,讓承諾不實的企業付出成本,賠償損失。三是落實“一標一考評”,在評標結束后完成對評標專家考評,對未按招標文件要求履職等承諾不實的專家及時處理。2022年,共處理專家28名。四是開展承諾內容隨機檢查。通過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檢查、投訴舉報案件核查、標后專項檢查等方式,整治弄虛作假等市場亂象。2022年,共計查辦弄虛作假案件200余個,對280余市場主體做出信用處理并公開披露。
合肥市公管局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打出一系列信用建設“組合拳”,健全信用承諾和事中事后監管機制,強化交易主體誠信意識,有效促進行業自律,減輕誠信企業負擔,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。